通過電力實現節能減排已成共識電作為人類文明的標志,電能的使用率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尺度。當前,我國霧霾持續加重,為改善大氣環境狀況,實施電能替代是大勢所趨,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。
兩會期間,“電能替代”成為政府報告和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提案的熱詞。全國政協委員支建華建議,將電能替代上升為國家能源戰略;全國政協委員王抒祥帶來了《關于大力推進電能替代,助力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戰略的提案》;全國人大代表包景嶺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大力推進“電能替代”,緩解大氣污染的建議……從中可以看出,通過電力實現節能減排,已經成為政府、企業、民眾的共識。
供暖領域的電能替代進程受關注目前,我國現有城市700座,到2020年將達到1500座,本世紀二三十年代,中國人口將達到15億~16億,一半人口居住城市,集中供熱采暖面積將成倍增加。供暖領域的電能替代進程,將緊聯我國節能減排,改善環境污染的腳步。
全國人大代表,同時也是天津市環保局總工程師的包景嶺建議,由國家發改委、能源局、住建部等部門組成推廣電采暖的專門協調機構,并明確牽頭單位;將電采暖方式納入地方政府供熱規劃;對用戶因采用電采暖增加的配套電網建設費用給予適當優惠;研究電采暖終端消費價格,發揮價格的市場指導作用。這既表明了人們對供暖領域節能減排工作的高度關注,也代表了專家對電能供暖的充分支持和認可。
電力過剩時代推廣電采暖意義深遠根據報道,在歐美發達國家,電采暖普及率非常高,美國80%的城市實行電采暖,加拿大、德國、法國等電采暖比例均在50%以上。
隨著我國節能環保工作的推進,采暖領域的電能替代工作也有條不紊地進行,例如北京市政府已提出在2015年前,取締五環之內的燃煤取暖,改為電取暖;天津市政府已把啟動‘以電供熱’試點”寫入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;河北省住建廳下發通知,決定在全省建筑采暖工程中推廣電采暖技術及產品。
日前,中電聯發布《中國電力工業現狀與展望》報告指出,我國當前的電力市場已經處于相對過剩狀態。從另一角度來講,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電能替代具備了優越的條件。在供暖領域推廣電采暖,不僅能促進節能減排,根治大氣污染,還能提高發電機組利用率、終端能源的使用效率,可謂一舉多得。